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生态移民
  • 2023
  • 06/26
  • 14:06
  • 来源
  • 榕江县生态移民局
  • 作者
  • 县生态移民局
  • 访问量
  • 暂无
  • 字体
  • 分享

榕江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与“拔穷根”的治本之举。“十三五”期间,榕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战略部署和“六个坚持”政策路径,针对“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实际,举全县之力,实施前无古人的脱贫大迁徙,累计投入资金16.9亿元,围绕县工业园区和车江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科学规划选址,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精心打造富民、阳光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面完成5978户25346人(县内安置5721户24128人,跨区域搬迁至凯里市257户121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步推进后续扶持基本公共服务、就业和培训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和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和回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帮扶责任,筑牢防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规模性返贫和返迁的保障,坚持用“机制”巩固脱贫和搬迁成效。一是常态化开展“户户见”和重点人群“敲门行动”,持续开展“大走访”和“回头看”专项行动,组织帮扶干部、社区网格员等定期对搬迁群众稳定入住、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帮扶,发现问题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二是动态监测搬迁群众就业及收入情况。县生态移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每月抽取搬迁群众就业信息不低于400条进行抽查核实,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就业状况和收入情况。对疑似未就业人员及时精准落实就业帮扶措施,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稳定增收。经统计,搬迁群众人均收入由2021年底12113.57元增至2022年底14081.9元,收入增幅16.25%,实现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建立与迁出地常态化联动机制,结合农村宅基地管理、旧房拆除及复绿复垦管理工作,加强对搬迁人口“返迁”或“两头住”问题进行排查整改,有效巩固搬迁成果。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助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一是依托广东佛山、浙江杭州开展劳务协作,建立省外优质岗位收集数据库,筛选收集用工岗位并强化对接,确保“点对点”劳务输出精准。通过户户见、敲门行动建立就业岗位和培训需求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就业帮扶。2023年以来,通过专列、专车等形式有组织输送搬迁群众省外就业5873人。二是在引导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内“四区”资源优势,组织劳动粗放型搬迁群众到坝区从事种植110人,组织有一定技能且工作时间稳定搬迁群众到园区进厂务工425人,组织年轻力壮熟悉建筑业的搬迁群众到城区楼盘参与城镇建设1346人,针对弱劳动力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共享摊位带动就近就业创业1121人。三是依托县新媒体产业园和“让妈妈回家”文创工坊,创新就业渠道,引导群众积极应用新媒体转变成新农活,将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品通过新媒体平台销售出去,促进搬迁群众家门口自主创业和发展产业,稳定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截至5月底,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5516户13269人,已就业5516户12517人,就业率94.33%。

不断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一是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补齐安置社区基本服务。在县城集中安置社区分别建成党群服务中心4所、幼儿园3所,小学2所、卫生院服务中心(医务室)4所、警务室4所、便民超市6所、农贸市场4、银行网点3个等,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一条龙服务”;建设完善新市民活动中心、微型消防站、图书阅览室、双阳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二是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融入新生活。整合“新市民活动中心”“移民社区书屋”“双阳服务中心”等设施,每周定期开展老年人康养、文化传承、“四点半课堂”、周末红色电影院等活动,让搬迁群众“少有所养”“少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效促进群众生活快速融入。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从搬迁群众中选优配强“两委”干部24名、网格员37名、楼栋长83名,以“党支部+社区+楼管委”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体系,持续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户户见”和重点人群“敲门行动”,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户”,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积极探索创建社区治理示范体系。以“四和创建”(和乐家庭、和善邻里、和美生活、和谐社区)为抓手,引导移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移民党员家庭率先创建示范家庭,推动打造“社会和、社区美、移民富”的美丽和谐幸福移民小区,促进搬迁群众创建“家庭美、社区美、生活美、心灵美”的移民新生活。三是积极探索推行社区治理新机制。印发《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分制”管理改革方案》,将公益美德、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创业就业等与搬迁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积分管理内容,深入推行“榕易+”(“榕易谈”即院坝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榕易办”即社区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和上门帮办;“榕易帮”即帮扶干部和网格员帮扶即搬迁群众邻里互帮;“榕易调”即社区调解和党员调解;“榕易融”即生活融入和文化融入)、“积分制”管理和“红黑榜”评比等系列行动,充分保障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搬迁群众主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促进搬迁安置社区创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新格局。四是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搬迁群众民族特点和文化优势,社区组建芦笙队、侗族大歌队、广场舞队、腰鼓队等群众文艺队伍10余支,搭建“新市民大舞台”并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30余场次,开展送春联、送图书、送体育器材、送文化等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社区新生活。特别是榕江“村超”以来,搬迁群众自发组织6批1000余人(次)为“村超”助力,代表着搬迁群众已真正融入了新社区新生活。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