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人民政府
您好,请登录

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处湘黔桂三省(自治区)结合部中心地带,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31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25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8.5万人,其中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9%。榕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底整县实现脱贫摘帽,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榕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江南八百州之一,获列为红色革命老区。五帝时期,为三苗蛮域;夏、商、周朝为荆梁之地;春秋为楚国之域;战国置毋剑县,属南夷夜郎国牂柯郡境地;秦隶黔中郡;汉至南朝属武陵郡;隋朝,县境属沅陵郡龙标县境;唐属黔州都督府应州辖地隶岭南道,后改隶黔中道;五代十国,属楚国诚州辖境;宋代为诚州刺史辖地;真宗年间置古州,封羁縻刺史衔,隶广南西路庆远府都匀安抚司;元代置古州八万洞总管府,隶四川行省顺元路思州宣慰司;后废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县境属上黎平军民长官司辖地,隶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明代古州八万洞属新置黎平府辖地,隶贵州布政使司;后置古州卫,隶湖南都指挥使司;清代置古州厅属黎平府。1913年改厅为县,因县城古榕树繁多,且为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汇聚之地而得名。榕江红色文化浓厚,1930年4月底,红七军攻克榕江城,这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解放贵州的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红七军历史陈列馆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和解放军六次经过榕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朗洞镇,在榕江这片热土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榕江诸葛文化渊远流长,据《贵州通志·黔中水道考》记载:“州城(古州厅城)旧为诸葛营”,县境内保留有“诸葛台”“诸葛洞”“卧龙岗”“孔明山”“孔明塘”等遗迹。榕江气候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州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气候适宜,全县年平均气温2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100%。有野生植物1877种、野生动物324种,森林覆盖率达74.18%,位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一。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大多数地区负氧离子数值在3000(个/cm3)以上,雷公山片区达到了5000(个/cm3)左右的负氧离子浓度,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平阳小丹江和“村超”第一漂康养茅人河,被誉为“自然空调”“天然氧吧”。榕江民族多彩、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中国侗族语音标准音所在地、全国文化先进县、第四届中国文化百强县、2023年中国西部文旅新榜样,榕江县人民政府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榕江县获评全省文明城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贵州旅游优先发展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等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下独一苗王庙和苗王墓、天下第一侗寨三宝侗寨、相约未知地带—阳开苗寨、29个中国传统村落,19个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6个),每年有民族民间节日25个,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百节之乡”“文化千岛”。有乐里侗乡4A级景区和3个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侗天井上、月亮山居、卜拉丹江等一批民宿网红点,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榕江体育强劲、足球氛围浓厚,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贵州体操之乡、贵州省体教融合试点县,入选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名单、全国首个体操强县建设名单。村超已成为中国乡村“现象级”赛事和贵州的一张新名片,被评为“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活力四射。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贵州村超这些文体活动群众喜闻乐见,一定要完善好培育好发展好。”“村超案例”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2023年度和2024年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2023年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2024年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2024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2024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全国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国家民委优秀案例、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并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和《迈向体育强国之路—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启示》,成为2023年抖音热点十大旅行目的地,上榜2023年中国十大流行语、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和乡村振兴十大新闻、金狐奖2024暑期最受欢迎县域TOP5、百度用户最关注小众出行目的地TOP3。榕江体育氛围浓厚,输送了刘榕冰、龙见国等世界冠军和龙道一奥运冠军以及4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榕江瓜果飘香、物产资源丰富,是优质西瓜之乡、中国原生态锡利贡米之乡、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首批国家质量强县培育城市,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获评中国民族生态餐饮文化名城、贵州民族特色餐饮文化之都。大力发展“精品果蔬、道地药材”主导产业,榕江西瓜全省知名,曾两进中南海,得到中央领导好评;锡利贡米、榕江小香鸡、榕江葛根、塔石香羊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金百香果口味极佳,脐橙远销省内外,榕江罗汉果,带给世界健康甜。开辟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新赛道,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的“三新农”理念深入人心。榕江卷粉、牛羊瘪汤、烧鱼、腌鱼、腌肉等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被誉为“人间烟火气·云贵小江南”。榕江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列为黔边城市带、贵州区域性支点城市、黔东南区域副中心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贵广高铁入黔第一城。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荔榕高速、剑榕高速、雷榕高速穿境而过,到贵阳、桂林1小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3小时经济圈。榕融高速正在建设,黎榕高速和涪柳铁路、兴赣铁路及都柳江航道纳入规划。当前,榕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新国发2号、桥头堡实施意见等文件政策,抢抓“村超”出圈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主战略、主定位,全力打造世界级体育旅游目的地、世界草根足球文化之城、中国乡村足球特区、贵州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桥头堡、贵州省冬季康养度假“小三亚”、创新创意创业“三创”人才集聚地,奋力谱写榕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4.96亿元,成为全州第三个GDP达百亿的县。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同比增长28.6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03家。村超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6583户。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589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21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从2022年的1241.6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117.28万元。

红色革命老区,全国文化先进县

榕江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到此立村建寨。辖地自明朝为军政共辖之地。明洪武年间,为湖广五开卫辖地(军管);明永乐年间,属新置贵州黎平府辖(政管)。据明《贵州通志.黎平都匀两府志》,县境自宋始有古州之名,凡五开卫属“古州八万生苗”或黎平府属“古州苗”为今榕江县境;清《贵州通志》,古州有里、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寨设州设长官司,皆外古州也,而里古州历代俱为化外生苗。五帝时期,为三苗蛮域,夏、商、周朝(后周)为荆梁之地;春秋为楚国之域;战国置毋剑县,属南夷夜郎国牂柯郡境地;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初隶蜀国武陵群,后隶吴国武陵郡;东晋、西晋、南朝仍属荆州武陵郡辖地。隋朝,县境属沅陵郡龙标县境;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属黔州都督府应州辖地隶岭南道,后改隶黔中道;五代十国,属楚国诚州辖境;宋代,据明《贵州通志》载,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诚州刺史辖地;真宗咸平二年(999年)置古州(与今黎平罗里古地名“古州”同名),封羁縻刺史衔,隶广南西路庆远府都匀安抚司;微宗崇宁四年(1105年)属环远军辖地,寻属平州、格州和从州辖地。元世祖至元初年,古州八万洞属都匀安抚司隶云南行省;至元二十年(1283年),县境置古州八万洞总管府,后改军民府,隶四川行省顺元路思州宣慰司;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废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县境属上黎平军民长官司辖地,隶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县境复立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隶湖广行省辰州卫,三月改隶湖广行省靖州卫;九年(1376年),属新置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辖地,隶湖广布政使司靖州卫;十八年(1385年),废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二十一年(1389年)置古州卫,寻废;永乐元年(1403年),县境复置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改隶新置贵州布政使司;六年(1409年),始设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流官吏目;十二年(1414年),古州八万洞属新置黎平府辖地,隶贵州布政使司;永乐三十年(1434年),置古州卫,隶湖南都指挥使司。清初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境名上按明制仍属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隶黎平府,直隶贵州布政司;九年即永历六年(1652年),永历王朝权力进入贵州,县境属永历王朝贵州布政司黎平府辖地;十五年即永乐十二年(1659年),古州八万洞蛮夷长官司属黎平府,直隶贵州巡抚。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自立周王朝,统治云南、贵州,县境为周王朝辖地;十九年(1680年)后,县境沦为化外苗疆约50年;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剿抚古州;八年(1730年)置古州厅,辖上下两江及东南西北4路苗寨共571寨,属黎平府;是年移开泰县丞驻古州,年底就古州厅城诸葛营地筑土城,置古州镇(贵州4个军事重镇之一),辖都匀、清江、黎平、镇远、丹江、凯里、黄平、台拱等协营(制兵3000员,后增至9787员),直隶朝廷兵部;乾隆二年(1737年)设屯40堡,安屯军2519户,设古州左、右两卫和朗洞营隶古州镇,将驻古州厅城的开泰县丞移驻朗洞 ,称朗洞县丞,隶黎平府;清乾隆五年(1740年),置古州兵备道,道署驻古州。将原属贵东道的都匀、黎平2府改归古州兵备道辖;七年(1742年),裁撤分守贵东道,以其所属铜仁、镇远、思州、思南、平越府和松桃直隶厅改隶古州兵备道;十三年(1748年),广西罗城所辖贾廷等14寨划归古州厅辖,古州厅辖地团洞、罗洞、寨麻、大荣划为罗城管辖;三十六年(1771年),古州厅析出117寨计4218户置下江厅。道光年间,古州兵备道加分巡贵东道衔,辖都匀、黎平、镇远、铜仁、思州、思南府及松桃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朗洞县丞拨归古州厅,自此朗洞城内外并治。三年(1911年)八月,辛亥革命爆发,九月,贵州宣告独立,古州厅随黎平府隶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清廷古州厅政府结束。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古州建置及隶属不变,2月,古州厅随黎平府隶北洋军阀组建的贵州都督府(军阀政府);二年(1913年)9月废古州厅置榕江县公署,属黔东道(道署驻镇远);3年(1914年)废朗洞县丞,置朗洞一等分县,隶榕江县;5年(1916年)1月,榕江县公署属贵州东路刺使辖地隶贵州都督府,7月属黔中道隶贵州民政公署;20年(1931年),县以方位制为序数命区名,设6区57乡12镇;23年(1934年),县属贵州第十行政督察区(区署驻黎平);是年12月,国民党中央势力借“剿共”机会入县境,结束了长达23年的榕江县军阀政府,成立国民党榕江县政府;25年(1936年)4月,全省行政督察区调整为8个,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独山);是年裁撤朗洞分县,辖地直隶于县; 26年(1937年),县改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独山);是年12月,原县第五、六区合并为第五区,撤乡镇建联保,全县辖5区21个联保;30年(1941年)6月,黎平县色边联保划归县辖,辖地绍洞、岑门联保拨往黎平;翁座、大坪、乌莱、老莱拨往剑河;32年(1943年),裁区设乡,置朗洞区署,区署驻朗洞;全县设2镇15乡;35年(1946年),增置定威、乐群两乡,撤八开乡并入定威乡,辖地德化拨往黎平;38年(1949年)1月,裁古州镇并入五榕镇;是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支队解放榕江,统治榕江县15年的国民党榕江县政府宣告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4日榕江解放,来不及建政,榕江沦为匪政权。1950年2月20日,中国共产党榕江县委员会、榕江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辖5区1镇16乡,分辖139保1437甲,属独山专区。是年4月4日,因土匪猖獗,奉省委、省军区指示,驻军全体官兵和县委、县政府全体干部撤离榕江,榕江复为匪政权。是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186师557团在雷山乌洛(永乐)组建中共榕江县工作委员会和成立榕江县人民政府。是年11月14日,清匪和接管建政全面展开、县工委和县政府移驻县城(古州),再次宣布榕江解放。1951年6月,更中国共产党榕江县工作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榕江县委员会。是年10月,废保甲制,置村民委员会。1952年12月,裁撤独山专区,置都匀专区,县属都匀专区。1953年1月,缩小乡镇规模,增置第六区(乐里区), 2月,三都县盘石乡7个行政村(74个自然寨)拨入县第四区,并更名宰勇乡,宰麻乡更名栽麻乡。全县计6区58个乡(镇)。1954年6月,由一区析出五榕镇为县直辖镇(区级镇);7月,置城关区。1955年4月,更人民政府为人民委员会。8月,将原以序数命区名改为以驻地命区名,一区更名车江区,二区更名忠诚区,三区更名寨蒿区,四区更名平永区,五区更名八开区,六区更名乐里区。全县共置7区,分辖3镇55乡。1956年4月,调整乡镇规模,撤城关区置城关镇,撤车江区并入忠诚区。宰勇乡改建水族瑶族乡,乔来、赧里、定威乡改置水族乡,车民、中宝两乡合并置车江乡。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县由都匀专区析出,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9月,八开区兴华、水尾两乡划往三都县。12月,寨蒿区八定乡高定村划往剑河县。全县设5个区34个乡镇,其中城关镇为区级镇。1958年8月,改乡为公社,全县设17个公社(生产团),辖244个分社(生产营)。1959年1月,榕江、从江并县,建榕江县。撤销军事建制,保留公社设置并扩大公社规模,共建12个人民公社,辖生产管理区98个。其中原从江县辖区建从江、贯洞、下江、宰便、停洞、加鸠和西山7个人民公社,辖生产管理区55个;原榕江县辖区建人民公社5个,辖生产管理区43个,生产队263个。1961年3月,榕江、从江两县分设。原八开公社加宜管理区加早、加退生产队和岩寨2个小队、计划管理区摆王生产队在分县时划入从江县加鸠公社;是月,废大公社体制,恢复区建制,共置古州、寨蒿、平永、八开和乐里5个区。1962年,共设5个区,22个人民公社,辖215个生产队9个街公所。1963年3月,调整行政辖区,增置11个人民公社。7月,兴华、水尾公社由三都县拨回,分别置兴华、水尾水族乡,后改置公社。全县设置5个区35个人民公社。1964年10月,增置料里公社,拨平寨公社的高兴、归利、领真大队和古州镇的高文、高武和料里共6个生产大队隶料里公社。1965年,古州区改置忠诚区,五榕公社为县直属。是年,全县共置5个区36个公社,下辖241个生产大队,9个街公所(街道居民委员会)。1967年,五榕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古州镇革命委员会”。1968年3月成立“榕江县革命委员会”,4月各区、公社相继成立“区革命委员会”和“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废除各级革命委员会建制,恢复县人民政府和区公所、公社、大队管委会设置。1984年,废除公社建制,恢复乡(镇)、村设置。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全县建科级乡(镇)20个(6镇14乡)。其中民族乡6个。2003年,撤销古州镇辖7个街道委员会和8个行政村,建3个社区委员会。2004年,试行撤并村和组建中心行政村。其中试行乡(镇)10个,组建56个中心行政村委员会。2006年,撤车江乡并入古州镇。2008年,撤销中心行政村,改建办事处。2010年撤办事处,恢复除古州镇3个社区辖原居委会和村委会以外的原行政村。2012年,全县辖6镇13乡,领260个行政村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委员会1645个村民小组和78个居民小组。2014年12月,根据扶贫攻坚战需要,再次组建部分中心村和社区。2016年12月,根据脱贫攻坚战需要,撤销部分中心村,恢复原行政村。2019年8月2日,根据移民搬迁人口管理需要,从古州镇析出文体中心、富民、东环阳光、卧龙、东环特和、车寨(车江一、二、三村)共6个社区置车民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卧龙社区;是年10月,从计划乡析出摆王、摆拉两村移民搬迁点,设立古州镇兴旺社区居民委员会、古州镇兴盛社区居民委员会,办事处驻场坝社区服务中心。全县辖古州、忠诚、寨蒿、朗洞、乐里、平永、八开、平江、栽麻9乡镇和崇义、两汪、平阳、计划、仁里、三江、塔石、定威、兴华、水尾10乡(其中,仁里、三江、定威、兴华、水尾为水族乡,塔石为瑶族水族乡)及车民街道,领189个村民委员会6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645个村民小组80个居民小组。

资源丰富,宜居宜业

榕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文化先进县、苗山侗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旅游对外开放县、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红色革命老区、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贵州体操之乡,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贵州黔边经济带,又是州委、州人民政府规划的“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和“黎从榕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县城内有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古州两湖会馆、广东会馆、大河口码头等古建筑,拥有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利村古建筑群等5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村寨、29个中国传统村落,多彩的民族风情、古朴的人文习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散落在山谷河渠之间,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被誉为“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地理位置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珠江和长江流域。其中分布在珠江流域面积占五分之四。介于东径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东邻黎平、从江两县,南连荔波县,西与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雷山县接壤,北与剑河县毗邻。东西宽66.5千米,南北长93千米,总面积3315.8平方千米。县城驻古州镇。地形地貌榕江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层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质分属中生界白垩系、古生界寒武系、震旦系和元古界板溪群三大部分。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为主,地形复杂破碎,山地特色明显。境内有大小河流67条,总长1303公里。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704米,最低海拔213米。气候榕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超过340天,年平均温度为18.4℃,年平均降水量为118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86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1163小时,年积温大于6500℃,空气质量优良,历年极端最低气温-5.8℃,极端最高气温39.5℃。全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十分适宜居住,是人们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自然资源耕地面积19.65万亩(其中:水田16.19万亩),耕地肥力高,水利条件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8.27%,大多数土层厚,对发展林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矿产资源:榕江县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桂北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高度在213 — 1695m之间,一般海拔400 — 1000m。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8. 34%,其次是河谷、盆地和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1.08%和0.58%;以锑、板岩、地热为主要矿产资源榕江县锑矿主要分布在县城西部的兴华乡、三江乡、塔石乡一带,分为八蒙矿床、摆贝矿床、摆吉矿床、高排矿床、排少、塔石矿床及的牛寨、控乃、脚车矿点;锑矿矿区总资源量为204144.22吨(锑 吨)锑矿主要矿区:榕江县八蒙锑矿区-(国家矿产地)、榕江县摆吉矿区-(国家矿产地)、榕江县巫秀宏发锑矿、榕江县兴华乡排少坡锑矿、榕江县三江乡长岭锑矿、榕江县乌美锑矿、榕江县控乃锑矿、榕江县功台锑矿。榕江县林地面积389万亩,森林覆盖率74.18%,活立木蓄积量2721万立方米。全县共有植物2000余种,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25种,三级保护30余种。县境动物16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30目69科(森林脊椎动物4纲25目56科,饲养脊椎动物1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55种。水源丰富。年产水21.26亿立方米,每100平方千米产水6千万立方米。人均0.6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5.99万千瓦。境内各河流水位落差大,水流集中的河段长,开发条件优越。县境地表水多属中性水,适宜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地下水质好、有开发价值。水产品资源,境内江河鱼类共6目15科190种。其中:珠江流域28种,长江流域95种。两栖类水产以大鲵、石蚌及蛙类为主的共3科24种,瓣腮类水产主要有蚌壳和且介2科10种。旅游资源古迹文物有:中国以致世界独一的苗王庙(亦称“苗王宫”),有清代中叶建造的古州厅部分城垣、朗洞县丞部分城垣和各省在县境内建造的会馆,全县文物135处。其中:古迹11处,纪念建筑及遗物16处,鼓楼花桥26处。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有1处,列入省级文物的有1处。民族风情有苗、侗、水、瑶族节日、歌舞、服饰和织锦等。自然风光有月亮山原始森林风景区、八万山原始森林兼红色旅游风景区,有以瀑布为景点的晚寨、高赧、太元等瀑布群风光,有坝区集稻花、菜花、瓜果于一体的田园风光和月亮山的梯田风光。有以热带植物--榕树为景点的古老榕树风光和以钓丝竹为景点的都柳江沿岸风光等。被国务院列为“苗山侗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开发潜力大。2022年11月,经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定,榕江乐里侗乡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物产榕江物产丰富,名优特产繁多。农业特产有香米糯、黑糯、锡利贡米、西瓜、椪柑、脐橙、甘蔗等;工业特产有侗布、侗布织锦(简称“侗锦”)、蓝靛、广草凉席、锑矿石、织锦、松香、桐油、樟油、杉木油、山苍子油(木姜油)等;林业特产有秃杉、榉木、楠木、樟木、水青棡、罗汉松、红豆杉等;林副产品特产有杜仲、天麻、桂皮、灵芝、香菇、木耳、红蘑菇、猕猴桃、杨梅、毛杨梅(杨梅豆),葛根、大血藤、青钱柳和白茶等;野生动物特产有豹子、黑熊、苏门羚、香獐子、果子狸、白鳝、大鲵、鳖、过山蜂蛇、五步蛇等;饲养特产有小个子黄牛、香猪、小山羊、小香鸡、乌骨鸡等。榕江是优质西瓜之乡、国家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享有“林海杉乡”之美誉。榕江是苗侗祖源文化的集散地,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称的三宝侗寨。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侗族萨玛节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贝苗族百鸟衣服饰、三宝侗族服饰、水族服饰和瑶族服饰造型别致,花样奇特,称得上民族服饰佳品。

经济新引擎,发展新天地

2024年榕江县生产总值增长5.0%根据县(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榕江县生产总值104.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1.68亿元,增长4.8%。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修订为100.26亿元。

“村超”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2023年5月13日,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城北新区体育馆举行开幕式,现场万余人观看开幕式表演和足球比赛。权威媒体统计,自开赛以来,“村超”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全网浏览超850亿次,各项数据... [详情]
更多民风习俗
全县共有劳动力204793人,实现就业173933人,其中: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促进就业6608人,通过专车、专列、东西部协作机制等方式有组织输出39671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2人;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15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80人;开发见习岗位安排109名高校毕业生赴县内企事业单位见习;脱贫劳动力就业6659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597人;发放创业贷款796.8万元。
初步测算,2024年1-4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9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2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1.68亿元,同比增长4.8%。一二三产比重为23.4:17.9:58.8。 ——工业方面。12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1-12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从行业大类来看,全县1-12月规上工业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3.8%。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1%。从三次产业上看,第一产业投资占比2.8%,第二产业投资占比15.3 %,第三产业投资占比81.9%;从三大主要领域上看,房地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44.9%,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比重29.7%,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15.3%;从投资主体上看,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各占总投资比重50%。——商贸服务业方面。2024年1-4季度全口径批零住餐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3%、6%、7%和9.3%。1-4季度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财政金融方面。1-12月,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662万元,同比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345万元,同比增长8.2%。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91亿元,同比增长7.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7.12亿元,同比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方面。1-12月,全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从八大类价格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2%,医疗保健类下降0.5%,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4%。总体来看,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经济增长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当前企业预期依然偏弱,需求持续不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现阶段,全县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全力攻坚,全力以赴抓项目、稳增长、促转型、提质效,促进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 景点介绍

    古州镇中河古街,也就是群众所说的“老街”。雍正八年,张广泗建古州厅,建筑了古城墙。各地商人来到古州,在古州城东面的墙外居住,随...

    - 查看更多-

  • 红色文化

    1930年4月30日,革命胜利的火焰在榕江城熊熊燃烧,照亮整个贵州大地。红七军攻克榕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

    - 查看更多-

  • 旅游线路

    阳开苗寨系榕江县计划乡计划村七组,是坐落在月亮山区腹地的苗族村寨,苗族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保存完好。阳开苗寨距乡政府所在地2...

    - 查看更多-

  • 旅游天气

    榕江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

    - 查看更多-

2024年榕江县生产总值增长5.0%根据县(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榕江县生产总值104.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1.68亿元,增长4.8%。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修订为100.26亿元。
榕江处于贵阳与桂林的中心节点,是贵州东出三湘、南下两广的战略要地。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荔榕高速、剑榕高速穿境而过,形成到贵阳、桂林1小时,到广州、长沙、南宁、重庆、昆明最快3个多小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3小时经济圈。东南西北四面有黎平机场、桂林机场、贵阳机场、凯里机场,短时间内即可联通海内外。获列为黔边城镇带,正在建设贵州区域性支点城市,是贵广高铁入黔第一城、贵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主阵地。黔府发〔2022〕7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都柳江红岩、永福通航设施建设,支持榕江港区和从江港区等地方区域港口建设,打通南达珠江水运通道”,随着榕江至融安、榕江至黎平、丹寨至天柱高酿等高速公路,兴义至永州、涪陵至柳江等铁路,榕江通用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建成运营,榕江将成为“贵州南部重要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2024年榕江县以城市更新行动为切入点,城市居住环境有效改善;以住有所居为落脚点,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着力点,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持续发展。坚守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推动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水改”“电改”项目。坚持以建筑市场专项整治为关键点,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住建行业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向好。持续开展扬尘治理工作,城镇品质不断提升。以示范小区创建为契机,小区物业管理稳步提升。持续有效化解信访投诉,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认可度。
2024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3%,综合指数为2.6,主要污染物为PM2.5;县域内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30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声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100%;辐射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总体安全稳定。
加快“桥头堡”建设。用好“桥头堡”《实施意见》和粤黔两省签署的《备忘录》机遇,深入实施“融湾行动”“对标行动”“山海协商”,组织和引导更多单位、企业、市民到大湾区学习,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交往。办好美食非遗友谊赛和大湾区足球友谊赛,争取与香港、澳门建立协作关系,加强特色饮食、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交流,引导牛羊瘪、卷粉等特色美食走进大湾区,鼓励市场主体在榕江开办广州早茶店等,打造大湾区吃住一条街。积极争取“桥头堡”基金,围绕“七地”发展目标,精心谋划罗汉果及植物提取精深加工等“桥头堡”项目,加快推进大吉大利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粤黔轻工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等桥头堡“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村超”的引流和分流作用,积极向上争资争项、主动汇报对接,加快忠诚水库前期工作,协助推动榕融高速公路建设和G321从江至榕江公路路面改造,全力推动榕江县县城防汛抗洪水利枢纽项目、岑王水库等项目建设,争取涪柳铁路和兴永郴赣铁路分别在榕江建设火车货运站和客运站,积极探索高铁轻质货物运输,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省级支持建设“桥头堡”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和贵州村超游客集散中心,争取打造全国体操青少年训练基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持续优化“榕易贷”服务品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营,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积极申报创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统筹推进土地资源配置、园区、林业、市场体制、资源能源等领域改革。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党政领导带头招商,拓展“超好招”、平台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扎实开展上门招商和敲门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用好“村超”招商引资金字招牌,采取联名、授权、冠名等方式选商择资,引进体育器材、体育装备等领域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落地榕江,发展实体经济,增加税收收入。积极探索市场专业招商团队开展委托招商,用好第三方专业招商平台资源优势,打通招商信息资源壁垒,拓宽招商信息渠道。借助省、州和商协会等各类活动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地区,主动拜访并组织企业到榕江考察洽谈,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榕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争取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不断优化“榕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动大湾区城市与榕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域“跨省通办”。发动全民招商,营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都是招商环境、个个都是招商专员的浓厚氛围。完善“企业之家”服务功能,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和乡镇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真正做到一厅办、一窗办、一次办。扎实开展入企大走访,落实包保服务,常态化开展现场办公,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一、我县“十四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十四五”时期榕江发展将按照“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来展开。“一”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高质量要求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乡村振兴的全面启动、发展和安全的统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就是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三”就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四”就是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四个轮子一起转”。奋力建设富裕榕江、幸福榕江、法治榕江、活力榕江、魅力榕江。预计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130亿元,力争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人均GDP达50000元,县域经济更加殷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和10%,老百姓收入明显提高,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较二〇二〇年翻三番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具有榕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西南面向粤港澳的交通枢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样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示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家园;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榕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县、旅游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榕江,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生态环境质量、资源集约利用,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构建“铁、路、水、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县域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显著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中部东部省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榕江建设达到新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我县的重点任务《纲要》明确了我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数字榕江、大生态、开放创新、基础设施、文体事业、民生保障、统筹安全与发展等“十一大任务”。一是打好工业产业发展提升战,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用好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贵州南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成“1+2+N”产业体系,以林产品深加工为首位产业,重点打造生态特色农产品和民族医药产业,以电子信息、优势轻工和民族工艺品等为辅助产业。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增长极,实施园区争先进位工程,加快推动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做优平台、做大空间、做强功能。创新开展合作建园,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帮扶单位合作建设“飞地园区”。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将营商环境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现代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的“三长制”体制机制。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骨干企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贵州永盛木业有限公司、贵州凯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构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场前景佳、成长性好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鼓励企业实现梯次发展和集团化发展。推动形成拥有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0户,工业产值达百亿以上,力争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二是打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升战,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坚持“城镇带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抢抓榕江已纳入贵州省黔边城市带和区域性重要支点城市的发展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为抓手,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5A级景区,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山地特色,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设一批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加快撤县建市,着力建设贵州区域性重要支点城市,到2025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以上,城镇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80%以上。全力构建“1143”县域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一主”即由厦蓉高速、贵广高铁沿线的古州镇、忠诚镇和东一环片区组成的中心城区,是整个县域的发展核心。‘一次’即把朗洞镇打造成为县级次中心,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镇容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四片”即以乐里镇为核心的北部片区,以栽麻镇为核心的东部片区,以平永镇为核心的西部片区,以八开镇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将乡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三廊道”即以剑蓉高速、G321、S308三条重要道路,串联重点乡镇,实现联动发展。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提升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三是打好农业现代化提升战,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主要目标。围绕县“6+3产业”,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推进全县农村产业革命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构筑“6+3”农业产业体系和“三区四园”产业空间布局,发挥车江坝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果、蔬、药、菌、猪、鸡”六大支柱农业产业,做精做细“油茶、牛、石斛”三大骨干项目,发展百香果种植达20万亩以上,实现百香果单一品种规模化优势产业。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重点以2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按照“品种结构调优、复种指数调高、生产规模调大、经济效益调优”的原则。重点打造全国草珊瑚生产基地第一大县和蓝靛、林下产品等特色农业加工示范县。发展培育粮油产业新业态1-2个,开发特色粮油产品品牌1-2个。到2025年,培育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全县创建农业园区达5个以上。培育一批县级区域公共品牌、优质农产品品牌、“两品一标”产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乡村建设。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加大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章遴选优质高产粮油示范区建设工程、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程等23项目。四是打好旅游产业化提升战,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旅游规划全景式布局、旅游产业全链条再造、旅游基础设施全体系建设,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围绕“一体三区四线”旅游空间布局,坚持以民族文化旅游带为发展轴线,着力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5A级旅游景区,打造雷公山多彩文化旅游发展区、苗侗原生态文化体验区、月亮山•都柳江康养休闲区,提升苗山侗水•醉牛之旅、打造大吉大利•非遗之旅、月亮梯田•未知之旅、味觉古州•美食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基础配套设施及旅游业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错位互补、特色发展。积极打造民族养生文化旅游节、苗年节、侗年节、萨玛节等民族节日、榕江“蓝染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古码头商贸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系列活动等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策划包装推进大利宰荡侗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乐里侗文化体育旅游体验区、古州文化特色街、杨家湾乡村休闲、车江坝区农文旅、文化旅游夜生活体验、特色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业态,打造榕江旅游新地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本章遴选全域旅游发展、榕江县古州文化特色街建设项目、现代物流等20个项目。五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补短板、稳投资、增后劲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全面实施“六网会战”,形成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强化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电网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六是深化数字榕江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依托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加快实施数字转型发展战略,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数字基础建设,打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创数字城市样板。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加强智慧文广旅体平台及服务设施建设。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重点产业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智慧商业、动产质押、个人和企业征信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建立集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生态效能充分释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榕江建设。严格实行自然空间承载力控制,构筑“两片三轴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两片”即雷公山、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全面实行林长制,构建绿色振兴的生态屏障。“三轴”即都柳江、寨蒿河、平江河三条主要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多点”指县域内山塘水库、支流水域,严格管制生态空间内各类开发活动。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生态风险管控6项攻坚战。尽快将榕江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耗,积极推进工农业产品的绿色认证和环保认证工作。八是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城乡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抢抓国家实施重大区域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粤桂滇黔高铁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榕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用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机遇,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直供基地,加快融入“东部企业+榕江资源”“东部市场+榕江产品”“东部总部+榕江基地”“东部研发+榕江制造”等合作体系。加强与黔东南地区县(市)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增强我县与周边景区的合作,联建共建黔东南大旅游圈,着力发展成为区域性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推动对内外贸易提质升级。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突出“引、育、用、管、留”关键环节,为“五大榕江”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本章遴选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项目、人才公寓建设项目、高效农业智能化机械化项目等6个项目。九是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厚植文化自信的群众根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建设“五大榕江”的时代新人。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创新。讲好榕江故事,推动民族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民族文化话剧、微电影创作,策划举办蓝染文化论坛。深化与周边县市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发展苗山侗水文化精神,叫响榕江文化品牌。建立生态文化产业矩阵,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交易、文化会展、文化创意基地等产业,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十是大力实施社会民生保障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大力推动教育提质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实施健康榕江行动和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体系,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法治榕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各过程,增强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扎实推进法治榕江、平安榕江建设,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巩固和发展和稳定局面。创建平安建设先进县、禁毒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面优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推动“三社联动”,开展智慧社区和农村幸福社区试点。积极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