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感染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并发症,可造成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成人多为隐性感染。
(二)传播途径
患者疱疹液、咽部分泌液、粪便均可分离出病毒,所以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密切接触也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日常用品、医务等引起感染,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同时,手足口病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发热
多数患儿发病初期出现发热。不典型者仅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
(二)皮疹
一般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多见。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三)重症表现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转为重症。极少数可致死亡。
(1)神经系统表现:多在病程第1-5天,患儿持续高热,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紫,咳嗽加剧,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心率过快,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冷,手脚末梢发紫,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频繁接触,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儿童常聚集的场所、玩具和日常接触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6)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EV-A71病毒易感者,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