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疫情防控
  • 2025
  • 08/18
  • 14:43
  • 来源
  • 贵州疾控公众号
  • 访问量
  • 暂无
  • 字体
  • 分享

2025年8月健康风险提示

2025年8月需关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

一、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以突然出现的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发热可伴寒战、头痛、全身肌肉痛等;皮疹多在发病后第2-5天出现,多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有红色斑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腕关节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儿童和基础疾病患者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一)环境治理: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根本措施,需定期清理室内外易积水的地方。

(二)个人防护: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室内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三)关注流行区疫情:如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或国内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出行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返程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四)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我省无本地登革热疫情,近年来报告的病例均为境外或省外输入。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一)防止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挂蚊帐等。 

(二)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外积水容器及时清理,3~5天刷洗换水一次,翻盆倒罐,清除容器内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三)提高自我就诊意识。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旅居史者,若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三、食源性疾病

(一)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我省常见的有毒植物有马桑果、钩吻、乌头、菊三七、化儿草、未烧熟煮透的菜豆和发芽马铃薯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

主要预防措施:

1.不要随意采摘、买卖、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野果等。

2.采用合适的方法存放、处理和加工。如:马铃薯避光通风贮藏,不宜生食的野菜浸泡、焯水、蒸煮等处理,四季豆烧熟煮透等。

3.不要饮用自采野生植物(如:草乌、川乌等)泡制的药酒;自制外用的药酒应贴上标签,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误饮。

4.误食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及时就医。

(二)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升高,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若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或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食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洗手;清洁厨房用具;防鼠防虫。

2.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在加工时使用两套处理工具,储存时分开存放。

3.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制品要彻底烧煮熟。冰箱里存放的剩饭菜、熟食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4.保持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且冰箱中食物不宜贮存过久。

5.确保原材料安全。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新鲜健康的食物,瓜果蔬菜生吃前彻底洗净,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轻症可出现头晕、胸闷、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重症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甚至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

主要预防措施:

(一)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室外活动,出门注意防晒、降温。外出时选择轻薄、宽松、浅色衣物,并做好防晒措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老年人、儿童、基础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合理休息。

(二)露天或高温环境工作时,须配备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合理调整工休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三)合理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夏季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充足。饮水水温不宜过烫、过冰,不宜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四)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五)关注身体健康,提高防护意识。若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补水,同时拨打120,及时就医。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