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主要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二)提倡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及咳嗽时遮住口鼻。
(三)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密切接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二、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人体除头发、牙齿外,各器官系统都有可能受到结核菌的感染。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2周、咯血、痰中带血、低烧、胸痛、盗汗、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近年来无症状肺结核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主要预防措施(针对结核病防控重点人群)
(一)学生。入学前应主动接受结核病筛查,在同班或同寝发现结核患者后,应主动接受密切接触者筛查。若筛查诊断为肺结核,应遵医嘱规范全程治疗,并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配合学校进行休学治疗;若提示为结核潜伏感染者,应主动接受预防性治疗,避免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而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学习进度;若筛查均无异常,在学习生活中,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感染结核菌后易发病,并且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隐匿,易因诊断延误而加重病情,因此,老年人应重视结核病筛查,每年接受一次肺结核筛查,做到肺结核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三、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全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吸气尾音,咳嗽夜间加重病程较长,典型病例的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主要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最有效的手段。百白破疫苗是我国免疫规划疫苗,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2025年1月1日起,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次。根据调整后的免疫程序,6岁及以下儿童应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或补种。家长应带适龄儿童到居住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尽早接种,及时完成全程免疫。
(二)家庭内有孕产妇、婴幼儿的,需关注家庭内成员咳嗽等情况,如有百日咳类似症状的,应及时就医,佩戴口罩,加强隔离,做好病例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个人防护。
(三)托幼儿童、学生罹患百日咳后,应及时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要求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四)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居室常通风、咳嗽礼仪、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和适当锻炼等。
四、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等特点。流脑在冬春季高发,全年龄段人群均易感,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典型病例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斑)。
主要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针对流脑A、C、Y、W135这4种致病菌群有相应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A+C群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流脑疫苗和ACYW135流脑结合疫苗)。家长可自愿选择接种,具体请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接种单位。
(二)家长应配合学校开展入学入托预防接种查验补种、因病缺勤监测及随访,学生不带病上课,避免疾病传播。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居室常通风、咳嗽礼仪、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和适当锻炼等。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冬春季高发,全年龄段人群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口腔麻疹黏膜斑(针尖大小灰白色突起)等,随后出现从面部和耳后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的红色斑丘疹。麻疹是自限性疾病,但其并发症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主要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目前麻腮风疫苗是我国免疫规划疫苗,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麻腮风疫苗,能够获得有效保护。
(二)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居室常通风、咳嗽礼仪、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和适当锻炼等。
(三)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被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隔离和治疗。
来源: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