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群众对社区管理和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和小孩缺乏看管和关爱,给社区管理带来新挑战。目前传统社区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作为新理念新模式,能有效整合资源,引入专业力量,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新路径,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结合我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通过引入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模式,整合资源,引入专业力量,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通过引入工作经验丰富的第三方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孵化培育一批社会志愿工作者,同时结合“榕易谈”等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在安置社区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有效解决劳动力外无人看管留守老人和小孩,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营
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三、工作内容
(一)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孵化培育。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服务,明确第三方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与目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孵化和服务活动。
1.选优引入第三方服务机制。借鉴国内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较成功的经验,引入有资质、有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公共志愿培育孵化服务。
2.建立第三方服务机制。整合资金资源,通过项目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第三方建立合同,细化服务内容和目标,会同第三方机构在社区开展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动员、社区志愿组织培育孵化等
活动。
3.明确第三方服务内容。明确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年内开展社会志愿活动、社区工作者培训、孵化持证社区工作者等任务,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4.开展第三方志愿服务。在社区围绕社区治理、老人关爱、儿童教育、社会关爱等主题,在安置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
务;为儿童开展课后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举办社区关爱活动,
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二)培育一批本土带不走的志愿队伍。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面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群众招募志愿者,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护理、儿童教育等方面服务,同时在社区孵化培育一批服务好、带不走的社会志愿工作者。
1.出台激励志愿服务团队政策。积极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以公益性岗位项目的方式在社区内招聘一批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热爱社区工作的新毕业大学生作为公益性岗位的招录对象,有效充实社区志愿服务力量。
2.加强对新志愿团队人员培训。依托第三方机构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和组织开展研学等方式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并组织志愿者参加社工证考试,力争年内2 人以上获得证书。
3.在社区内组建若干个社会组织。结合社区群众就业、文化、社会管理等需求,通过志愿者组织群众成立就业协会、芦笙协会、侗歌协会、刺绣协会、琵琶协会、老年协会、青少年手牵手爱心队等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有效把社区群众组织起来,促进社区自治机制健康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志愿活动。依托第三方社会公共志愿服务团队和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结合“榕易谈”等活动广泛收集社区民意,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全面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1.组织志愿团队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活动。结合社区稳定工作,组织在社区常住并有责任心的老年人在社区志愿参与社区治安巡逻;依托搬迁群众在社区有威望和有经验老年人在社区深入开展社区矛盾调解和邻里互相关爱,促进社区群众邻里互相关爱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主动对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结对关爱。同时,结合社区网格员的职责,建立健全社区楼栋网格志愿服务体系,明确网格员的职责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巡查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确保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关怀,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结合搬迁群众传统民族节日,在侗年、苗年、水族瓜节等民族节日,组织开展山歌、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利用元宵节、三八妇女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重要文化节日开展广场舞、搓汤圆、包粽子、庆国庆、庆中秋制月饼等活动,有效促
进各族搬迁群众文化交流和互动沟通。
3.结合村超发展主动融入新生活。用好“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的村超方法论,在社区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支持鼓励搬迁群众在发展增收的基础上,积极自发组建足球队、啦啦队等,主动参与村超赛事,利用闲时组建民族文艺节目和啦啦队到村超球场助力村超赛事,展现搬迁群
众搬迁后生活变化情况和精神面貌,主动融入新市民新生活。
四、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积极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并结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实际,明确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内容和实施。
(二)谋划阶段(2025 年 3 月 1 日至 5 月 10 日)。结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实际,制定印发《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方案》,积极做好改革内容和前期相关工作。
(三)实施阶段(2025 年 5 月 11 日至 10 月 30 日)。对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内容,积极指导车民街道各安置社区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成效。同时要按照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服务体系,收集好相关印证资料。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5 年 11 月 1 日至 12 月 20 日)。由县生态移民局牵头,车民街道办、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配合,对“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提升安置社区社会服务内容和质量,总结服务经验,进一步深挖改革取得的成效和亮点,发掘典型,营造声势,加大改革成效的宣传力度,切实形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会服务的新经验、新做法,进一步打造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积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成立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改革领导工作专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银 政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田 耕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民街道党工委书记
成 员:石仕玺 县生态移民局局长
傅 刚 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石林鑫 车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王用庭 县生态移民局副局长
谭 炯 车民街道卧龙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张健芹 车民街道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赖 翔 车民街道富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叶秀青 车民街道特和社区书记党支部、主任
领导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县生态移民局,石仕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王用庭、石林鑫同志任副主任,姜绍才、潘芳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公共志愿服务相关协调推动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协调推动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同时向领导工作专班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
措施建议,并推介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
(二)强化资金保障。县生态移民局要积极协调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社会工作部等,加强资金统筹协调,落实资金保障,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部门联动。县生态移民局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及车民街道细化各项工作,密切联动,定期对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及时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