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报送一季度“开门稳”工作情况的函》要求,结合全县2023年林业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情况,现就林业局一季度“开门稳”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油茶产业情况
1.油茶任务推进情况
(1)目标任务。一是根据《黔东南州林业局关于下达全州2023年度林业经济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计划的通知》文件,2023年我县油茶新增种植任务1.6万亩、改培任务1万亩、茶籽产量500吨、茶油产能100吨、产值5800万元;二是造林绿化管理系统落地上图面积2.6万亩。
(2)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完成油茶新造0.42万亩、油茶低改0.33万亩,落实建设用地0.6万亩;申请调整二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种植油茶面积1.87万亩。
(3)种苗及品种。为确保“十四五”期间油茶种植任务,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扩大榕江县黔榕良种油茶种苗场和贵州侗乡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圃场基地规模和育苗能力,目前两家苗圃基地面积80亩,油茶苗木品种均为国审品种长林系列的3号、4号、40号、53号和湘林210号,每年可培育油茶嫁接容器合格苗木达170万株,保障油茶产业用苗。
(4)资金到位情况。2023年我县油茶项目截至目前共筹集到油茶项目资金491.5万元,其中:中央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355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36.5万元。
2.高标准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1)基地规模。截至2022年底,我县油茶累计种植面积达9.9万亩,建有油茶示范基地11个,其中千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4个。因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我县油茶基地标准化水平较低。
(2)亩产量产值。通过测产,盛产油茶林亩产油茶籽约200kg,按市场价15元/kg,产值约3000元;亩产茶油约40kg,按市场价150元/kg,产值约6000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示范基地通过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路15.12公里、作业步道4.1公里,生产管护房4栋240㎡。其它基地由乡镇和人民群众自筹资金建设,所有成片基地均通泥土毛坯路。
(4)科技支撑和技术措施。县级联合贵州大学、省营林总站党支部和州级专家组,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到各乡镇开展油茶专业技术培训和实地进行指导抚育、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并加强对产业推进和造林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我县油茶科技支撑得到保障。
3.油茶基地计划上图入库情况
2023年2月25日前已全部完成1.6万亩油茶扩大种植图斑和1万亩油茶改造图斑入库工作。
(二)国储林项目建设情况
1.项目概况。榕江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分二、三、四、五期实施(一期已暂停实施),融资模式均为PPP模式,每期建设面积8万亩,每期投资为1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8亿元,资本金2亿元。4期总建设面积32万亩,总投资40亿元。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建设面积3.2041万亩,完成林木收储、林地流转5.99万亩,累计使用项目资金3.62亿元,累计筹集资本金1.0136亿元,累计放贷3.55亿元。
2.2022年项目建设情况及2023年目标任务
(1)2022年州级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州级下达2022年榕江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任务目标3万亩、放款2亿元,截至2023年1月31日,完成项目实施3.0841万亩,占州级2022年任务目标的102.80%,其中现有林改培完成实施2.2673万亩,中幼林抚育8167亩。自项目实施以来,累计获得银行放款3.55亿元,其中,2021年获得银行放款1.5亿元(全部为二期),2022年获得银行放款2.05亿元(二期1.41亿元,三期0.64亿元)。
(2)2023年任务目标
根据黔东南州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要求:一是下达榕江县国家储备林2023年任务建设目标1.70万亩,其中集约人工林0.2万亩,中幼林抚育0.4万亩,现有林改培1.10万亩;二是为形成示范带动,州级要求本年度每县须新增示范点面积5000亩以上,每点不少于500亩;三是州级为扎实推进项目实施,要求每县第一季度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第二季度完成60%,第三季度完成90%,第四季度全面完成。
3.2023年项目推进情况
二期情况:截至第一季度末,已筹集项目资本金500万元,待国家开发银行放款,共完成项目建设0.50万亩,其中现有林改培0.50万亩;
三期情况:目前已完成项目施工招投标,2023年1月,三期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第一季度末,已筹集项目资本金500万元,待国家开发银行放款,已完成项目建设0.50万亩,其中现有林改培0.08万亩;
四期已成立项目公司,正按放款银行要求整理资料开展融资授信工作;
五期正在已完成招标社会资本方,整理资料待成立项目平台公司。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储林建设方面。一是资本金筹措难。榕江县国储林项目实施任务重(总面积32万亩,总投资4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2亿元,资本金8亿元)。榕江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财力有限,项目资本金难以筹措,距出资8亿资本金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山林纠纷调处难。因历史原因,榕江县县林权纠纷基数大、存量多,情况复杂,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分成等林权纠纷突出。各乡镇均存在山林纠纷遗留问题,导致林木收储、林地流转工作难以推进,影响林木收储林地流转进度。
(二)油茶产业方面。一是群众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前期投入较大,且受油茶市场价格影响,我县人民群众普遍认可杉木,认为发展杉木产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少,易于管理,并且相对较为稳定,导致油茶造林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产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榕江县境独特的地形地貌,生产自然条件极差,山高坡陡,大部分坡度均在35度以上,林业生产难度大,规模化程度低,投入成本,油茶产业用地几乎全靠采伐迹地置换,同时受采伐限额和其它产业争地等限制,油茶产业用地无法得到满足;三是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我县财力有限,油茶产业除中央、省、州对林业重点工程投入外,其他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较少,且上级投入的单位面积补助资金较低,油茶造林实施主体几乎完全依赖国家投入的补助资金,导致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油茶造林因后期无抚育管护经费,导致新造油茶林变成新的低产林。
四、下一步建议
(一)加大林业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我县林地坡度较大,在围绕林业产业发展中,实现现代化难度较大,林下经济产业人工成本较高,造成我县林业产业散、小、弱的局面。所以林业基础建设的配套发展尤为关键,建议加大在林业基础建设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
(二)加快推进林业执法改革。随着林业行政执法权及人员划归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县森林公安局转隶县公安局后,特别是乡镇林业站管理权限下放到了乡镇后,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加大。一是基层林业站(无执法权限)逐渐减少对辖区内森林资源源头的巡查管护,减少对林地监管和缺少对项目选址提前介入指导、服务,造成违法使用林地、滥伐林木等案件逐年增多。二是在机构改革前,发现涉林行政案件由县林业局直接指派林业综合执法大队或乡镇林业站执法人员快速反应、及时查处,机构改革后发现涉林行政案件一般由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技术鉴定后再通过公文形式将案件移送执法部门查处,过程过于繁锁、耗时,发生突发涉林案件时没有形成快速反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置,错过调查取证最佳时间,无法保障第一时间控制嫌疑人,对涉林违法惩处的威慑力不够。三是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繁重的综合执法任务,且不承担上级对涉林行政案件查处的考核,在查处检疫、涉及林木权属争议、森林火灾等案件中被动界入的多、主动界入的少,难以早发现、早处置涉林案件线索。
针对该问题建议:一是将基层林业站管理权限恢复到原来县级林业局管理。因现在基层林业站大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被当地政府抽调到各村,主要从事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而自己工作职能(森林资源管理)受到削弱。二是恢复基层林业站执法人员的执法权限,让森林资源管理真正意义上从“源头”抓起。
(三)及时启动自然保护地调规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划定自然保护地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全县自然保护地面积80.85万亩,占国土面积497.37万亩的16.25%,自然保护地实行禁伐后,林区范围的林农群众无法申请采伐审批,并且又没有得到国家的补偿,人民群众意见较大。建议县委、县政府协助对接省、州层面,及时启动自然保护地调规工作,将原来历史原因划入自然保护地内的人工商品林调出保护地范围,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国家林木采伐政策,助推国储林项目建设,实现林权所有者真正意义地“守住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四)加强林业产业大招商。为落实“管产业就要抓招商”责任,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和全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机遇,应聚焦木本油料、木竹加 工利用、林特产品深加工(预制菜)、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重点领域。我县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产业链条未完善,各企业多处于前端初级加工行列,在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建议全力开展林业招商工作,加大对林业产业招商支持,加快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为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五)坚持绿色发展和谐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一是建议持续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为全县林地生产力进行提质增效,增加全县木材储备和供应能力,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资源保障。二是和谐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由于我县山林纠纷基数大、存量多,情况复杂,导致林木收储、林地流转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影响林木收储林地流转进度。建议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在收储过程中,结合当地情况给予地方更多政策支持,在林地收储、流转过程中给予一定调整的空间。通过持续不断的国储林项目建设增加闲置森林资源收入、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林农人口产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