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榕江 >> 民风习俗
  • 2023
  • 05/20
  • 11:34
  • 来源
  • 县政府办公室
  • 访问量
  • 暂无
  • 字体
  • 分享

榕江“村超”文化


名字由来



“村超”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是目前火爆全网的贵州乡村体育赛事。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榕江县三宝侗寨侗族同胞为庆祝新春佳节,在城北新区体育馆举办榕江车江三宝侗寨2023年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赛事由村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比赛现场热血沸腾,场内队员竞争激烈,场外观众热情高涨,比赛奖品超接地气,极具乡村气息。2023年5月13日,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城北新区体育馆开幕,现场万余人观看开幕式表演和足球比赛在全网爆火,国家体育总局点赞:贵州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央视新闻联播点赞:黔东南“村BA”很出彩,“村FA”不断上新;《光明日报》点赞:继“村BA”后,这里的“村超”再出圈;《人民网》贵州频道点赞:“村BA”刚落幕,“村FA”就来上分啦;掌上黔东南公众号点赞:“村BA”火之后,“村FA”再上分。该足球联赛短短几天迅速得到国家、省、州等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网友们参照“英超”“中超”等命名规则,将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称为“村超”,又形象地称“村FA”。



发展历史


“村超”虽是2023年才火爆全网的称呼,但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据说始于上世纪40年代。据1999年出版的《榕江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大学迁入榕江,将足球运动传入榕江。大学生们在学校围墙内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围墙外是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后来,“足球热”慢慢地传到了围墙外。

上世纪50年代,榕江中学兴起足球运动。

1965年8月,榕江县足球队赴镇远县参加黔东南州足球比赛,获冠军。



1971年后,足球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逐渐发展。

1976年2月,榕江县少年足球队出席在贵阳云岩区举行的全省少年足球运动会。

1976年,榕江县足球队赴天柱县参加全州足球选拔赛。

1978年,榕江县少年足球队与州直少年足球队联合组队出席在兴义举行的全省少年足球运动会。

1983年8月,县党政机关组建第一支女子足球队,与一中、二中、少体校运动员参加全县首届女子足球运动会。

1984年8月,黔东南州首届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在榕江县举行。

1987年9月,县体委举办“古州杯”足球赛,县直党政群、农林水、工建交、财粮贸、文教卫等系统以及中等学校共12支足球队参加。

1988年10月,举办“古榕杯”足球赛,参运动员,工作员、裁判员等250余人,每场球赛观众多达2000—3000余人次。

1988年12月,继续举办“光明杯”足球锦标赛。

上个世纪80年代,“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这句话最能诠释榕江人对足球的狂热,父母们为能把小孩送进少体校踢足球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每到县里举办足球赛事,整个县城是万人空巷,足球场边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足协杯、商业杯、个协杯、街道联赛等成了榕江人的足球盛宴和体育大餐。每当榕江足球队在全省全州赛事中载誉归来,县城群众都自发地夹道欢迎,毛头、高家育、夏小松、邹国军、金老客、八孖、鸡脑壳、马夫、石文等成了那个时代榕江足球最响亮的球星。

1990年8月,榕江足球爱好者自发成立榕江足球协会。10月,榕江足协队赴凯里参加“足协杯”竞赛并捧回金杯。凯旋时,古州群众自发组织燃放鞭炮迎接,运动员们高举奖杯绕城一周以示庆贺。

上世纪90年代,村民在县城河边的草地上踢球,草地虽然平坦,但也坑坑洼洼。后来,河边有一片农田被洪水冲毁后废弃,当地村民铲平土地,拔掉杂草,砍下树枝做成球门,再用石灰粉画线,“自制”了一个简易的露天足球场。这个早已不存在的足球场见证了最早的几届“村超”,最热闹的那一年,有15支球队参赛,场边围满了观众。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样的足球赛在榕江一直没有间断过。

1991年4月“榕城杯”足球赛期间,除正规化比赛外,一些非比赛队伍开展对抗赛和挑战赛,《贵州日报》于24日第一版以《古州镇上的足球热》为题报道了这一赛事,称“满城足球‘游击队’与19支‘正规军’争夺‘阵地’”,对榕江城关职工足球运动作了真实的描写。

足球运动在榕江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乡村足球赛、周末足球赛等赛事经常举办。特别是在榕江车江三宝侗寨,所有行政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足球赛是名副其实的“全民参与”。年纪最小的足球小将12岁,年纪最大的50多岁。2018年,CCTV13新闻频道对榕江车江“快乐老男孩”足球队进行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榕江校园足球队在各类省、州官方赛事共获得冠军20次、亚军16次、季军13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优秀成绩让足球运动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得榕江县足球运动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足球竞技水平。

2021年,榕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

目前,榕江全县共有车江(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忠诚镇(忠诚村、凤凰村、盘踅村)、车民街道办新中村、古州镇(丰乐村、场坝村)、平永镇(联丰村、平永村)、三江乡四格村、乐里镇小瑞村、寨蒿镇寨蒿村、两汪乡两汪村、朗洞镇平地村和老男孩、快乐周末、老枪、致青春、老友聚、新起点、榕耀、叮吧啦、县医院、垂钓、和谐、天籁、小马哥、新动律、众聚、城南、不忘初心、快乐厨师、绿茵兄弟、城南联队等乡村足球队及榕江一中、二中、三中、民中等学校学生足球队。现有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20人,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147人,在榕江足协注册球队达35支,球员1200余人。

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2023年榕江车江三宝侗寨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县体育馆开赛。车江三宝侗寨8支乡村足球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月寨村足球队以4:1战胜英堂足球队获得冠军。



2023年5月13日,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城北新区体育馆举行开幕式,现场万余人观看开幕式表演和足球比赛。这次联赛由群众自发组织,参赛球队20支,以参与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车江八个村代表队为基础,邀请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参加。比赛采取小组循环及淘汰赛制,赛事将持续开展到2023年8月份。


重要意义


三宝侗寨,是中国侗族地区人口最多、最密集,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侗族村寨群,自古享有“千户侗寨”之名,被誉为“天下第一侗寨”。1958年,国家民委确定为中国侗族语音标准音所在地,同时也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节”“侗族琵琶歌”所在地。侗族群众自发组织举办了盛大的足球比赛,全寨男女老少都到赛场呐喊助威,热烈的比赛场面,展现出了侗族群众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自信。通过举办比赛不断促进村寨群众对足球的热爱和了解,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打造乡村足球IP赛事,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榕江体操同样久负盛名,经过了半个世纪及五代教练员的努力,成为“贵州省体操之乡”和“贵州省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足球和体操是榕江的最耀眼的两张体育名片,但足球更多地承载着榕江人对中国男足崛起的那一份责任,加大青少年足球建设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关键,榕江人血液里流着足球的基因,父母们为能把小孩送进少体校踢足球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榕江足球始终坚持从娃娃抓起,从群众抓起,有利于助力国足崛起,带来国足新希望!

    村超,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靠全民参与共建、以乡村足球为媒、用优秀文化搭台、让经贸产业唱戏、用数字媒体推动的现象级文化传播品牌,是立足于平凡人物真善美的感人故事,通过快乐村超的品牌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向上最向善最向美的正能量,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提升精神面貌。是通过村超流量全民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通过“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的村超方法论,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是后发地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塑造县域文化品牌实现赶超突围的新发展模式,成为推进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村超”作为“足球+文化”的乡村嘉年华,是体育精神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商共建的结果,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和足球文化的高度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