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超”清淤现场
洪水退去后,家园重建正当时。完成救援任务的队伍陆续撤离黔东南州榕江县,那一幕幕饱含深情的送别场景令人难忘。
连夜煮好的红鸡蛋、针脚细密的鞋垫、清甜的榕江西瓜……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紧握的双手、舞动的红旗,以及那些哽咽道出的“谢谢”与“保重”。
“我们用侗家最高的礼仪,为他们挂上红布带,只愿这些驰援家乡的‘可敬之人’一生平安!”这质朴无华的相送,是榕江人民最厚重的情感表达,是铭记于心的感恩回响。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危难时刻伸援手,榕江人民永不忘!”…… 道路两旁,群众自发组织的送别队伍浩浩荡荡。
“洪水来时没有哭,家被冲毁了也没哭,但到了送别这一刻,真的绷不住了。”现场送行人员举着感谢的标语,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一幅幅送别画面,定格了救援队员与榕江百姓心手相连、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更见证着中华儿女在危难时刻,那跨越地域、不分你我的血肉亲情与守望相助。
6月24日的特大洪灾,以及6月28日的二次洪峰,洪水重创了这座小城。然而,仅仅十余天后,在多方救援力量争分夺秒的鏖战下,水、电、路、通讯逐步“复苏”,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中。
“复苏”背后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榕江清淤重建中,贵州省军区组织2000余名官兵民兵、动用装备器材5000余台(件),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调集抢修人员200人,消防部门300余名人员就地编组,13支蓝天救援队153人携带专业器械闻令而动……截至7月6日,榕江共投入7.05万人次参与救灾,清淤157.85万平方米,完成形象进度89.18%。
汗水浸透的迷彩服、裹满泥浆的救援衣,托起了榕江重生的“晨光”。临别之际,黄平县救援队的医护人员几度哽咽、泪水难抑:“这里的乡亲淳朴热情,待‘村超’重启,我们一定回来。” 这朴素的约定,成为送别时最动人的话语——“下次来榕江,看‘村超’!”
这不仅仅是一场球赛的邀约,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一份对更美好的榕江的期盼。企业爱心人士王科伟,原本计划7月13日在“村超”踢场“友谊赛”,洪灾打乱了计划,却坚定了他的决心。
王科伟带领员工持续为榕江配餐支援,手机相册里记录着县城一天天变好的模样:“从最开始洪水肆虐、汽车漂到与路灯一样高,到抢险救援、疏通道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期待重建后的新榕江,那时,再赴‘村超’之约。”
这份期盼,也召唤着远方的牵挂。黔西南州兴义市的陈陆凤,带着女儿自驾500多公里,载着上千斤物资,其中还有自家做的香肠腊肉,直奔忠诚镇合约食堂,并积极投身到合约食堂帮厨工作中。
“这次吃了你带来的特产,下次来带你品尝一下榕江美食。”在合约食堂里,陈陆凤与刚结识的当地群众陈德芬一见如故,并相约:“下次,我们‘村超’见!”
自2023年“出圈”以来,“村超”年均进行一千多场贯穿全年的各类比赛,成为点燃乡村活力、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劲引擎之一。2024年,榕江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这场植根于乡土、汇聚八方人气的赛事,诠释着坚韧乐观、追求美好的蓬勃生机。
灾难冲不垮榕江人的“心”,大爱之下,家园正迅速重建。洪水冲刷过的土地上,情谊比血脉更紧密。榕江人民与所有伸出援手的“亲人”们,以“村超”为约,不仅相约一场足球的狂欢,更相约一个并肩奋斗、共享繁荣的未来。
这约定,是感恩的回响,是希望的灯塔,是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的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待到“村超”战鼓再擂时,你我榕江再相逢——看的是球赛,聚的是人心,见证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携手前行的磅礴伟力。
“村超”见!未来,我们榕江再聚首!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