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榕江要闻
  • 2025
  • 04/16
  • 15:41
  • 来源
  • 榕江发布
  • 访问量
  • 暂无
  • 字体
  • 分享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从建筑工到 “田秀才”,榕江新农人张家周在土地上 “种” 出新希望

“株距控制在40公分,培土要裹紧根部防晒。”在榕江县车江坝区的田野间,50多岁的张家周手持秧苗躬身示范,正带领务工群众抢抓春耕时节种植烧仙草。这位从建筑工转型的“田秀才”,用三十年工地练就的严谨,在108亩土地上续写着“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榕江县崇义乡大塘村人张家周,1993年便外出开始闯荡,从木工学徒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建筑工。2024年初,他响应家乡“返乡创业”号召,毅然放弃熟悉的建筑业,在车江坝区流转400余亩土地开启二次创业。从种植高粱、雪里蕻到如今的“黄金搭档”种植模式,这位老把式在田间地头完成了从“建房子”到“种希望”的转型跨越。


“烧仙草耐旱抗病,和玉米生长周期互补,套种能提升亩产效益。”谈及选择套种模式的初衷,张家周展示出专业研判力。这种源自闽台的“仙草”不仅是夏日饮品的灵魂原料,更兼具药用价值,在养生消费热潮中市场需求持续走高。通过“高秆作物+匍匐草本”的立体种植,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实现“一季双收”的双重收益。

通过一年多的农业种植,张家周的基地已形成“固定团队+季节性用工”的就业链条,龙献云等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增收。“旺季的时候,每天有上百人务工,去年光劳务支出就40多万元。”张家周翻着账本笑道。更令他欣慰的是,他常年带动5名群众稳定务工。

据悉,“玉米+烧仙草”这一套种模式,每亩玉米收入4000元左右、烧仙草收入6000元,全县共有1000余亩示范基地,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机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站在田埂上的张家周眺望着连片基地,计划着扩大种植面积,带领更多人实现就近就业。这位“半路出家”的新农人,正在重新起航,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榕江这片沃土上,书写着属于他自己创业故事。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