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搬迁安置社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榕江县通过“合约食堂”进一步倡导移民安置社区树立“除陋习、刹歪风、树正气”良好风尚。
“合约食堂”助移风易俗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一是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通过“榕易谈”、院坝会、“积分制”、QQ群、短视频等“线上线下”宣传,引导群众摒弃滥办酒席、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发群众追求良好文明风尚的内生动力,有效消除乔迁酒、升学酒、满月酒等现象。二是“合约食堂”促进社区卫生大变样。建成投入使用的富民、阳光、特和三个易搬社区“合约食堂”,不仅解决了易搬社区群众办酒席的实际困难,而且避免了办酒席乱摆乱搭的情况,社区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三是落实“四控四减”减轻群众负担。通过控制酒席桌数、控制酒席标准、控制酒席礼金、控制酒席天数的“四控”方式,实现了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办酒数量的“四减”目标,有效推动移民社区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充分引导动员搬迁群众将红喜事集中到“合约食堂”来办,规定搬迁群众办酒天数不超过1天,桌数不得超过30桌、菜数为八菜一汤、礼金不超过200元/人,减少搬迁群众办酒席的成本、减少办酒的门类、减少办酒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实现“四控四减”的目标,同时有效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四是提供个性化酒席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在合约食堂办酒席,社区提供全包服务、场地设备出租、来料加工等个性化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群众家庭需求。据统计,每年通过安置社区委员会监督协办的节俭型红喜事宴席有50余场,参加宴会的有8000余人左右,减少浪费在餐桌上的费用约20万元。对那些有条件、想大操大办宴事的家庭,搬迁安置社区委员会及驻村工作队认真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按规、按章办宴,有效劝阻了15余次大操大办的酒席,避免了部分搬迁群众遇婚事喜事盲目攀比到县城酒楼大摆宴席的风气蔓延。
“合约食堂”服务群众、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一是投入资金将合约食堂建到搬迁安置小区。为搬迁群众就近提供了红喜事便民服务场所,打消了搬迁群众返回老家操办红喜事的顾虑,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有效减少“两头住”问题。二是依托合约食堂带动就业。在搬迁群众中发动组织培训一批厨师或餐饮服务人员,组建社区合约食堂餐饮服务队,引导搬迁群众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协议开展餐饮服务,带动搬迁群众从事合约食堂餐饮务工170余人次,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三是合理收费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合约食堂的运营管理,实行有偿使用,按500元/天的场地租赁费及10元/桌的桌椅碗筷费,既减少搬迁群众对外借办或租办的成本,又增加了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所得收益反哺用于社区治理及公共维修等。经统计,自2022年底“合约食堂”投入使用以来,租赁费收入达8万余元。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