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1号建议的答复

作者: 榕江县农业农村局 来源: 榕江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4-07-17 15:15

胡世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建议》(第131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县农村耕地撂荒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当前,耕地保护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县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无法回避的任务。多年来,我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为底线,以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为原则,切实推动“藏粮于地”战略部署,在撂荒耕地整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管理,有效保护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益,实现了良好的整治成果。

一、对我县造成耕地撂荒主要原因分析

经调查,我县造成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耕种条件差。我县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势较高,地块分散破碎,水利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导致耕地撂荒。二是劳动力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留守在村的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三是经济效益低下。相比其他行业,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农民缺乏耕种动力。四是自然灾害。部分耕地位于河两岸,地块和农作物常遭受洪涝灾害损毁,水冲沙压,劳无所获,农户弃耕。

二、我县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了耕地撂荒整治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纳入县、乡推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为有效推动撂荒地治理,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榕江县2023—2025年农村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方案》(榕府办函〔2023〕30号),成立县农村撂荒耕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全覆盖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步骤方法、整治措施和要求。依托国家“农事直通”信息系统预警,常态化开展耕地撂荒排查和整治工作,做到发现一块、整治一块,销号一块。

(二)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利用。按照谁撂荒、谁复耕的原则,大力开展撂荒耕地整治。一是通过张贴宣传《致全州农民朋友关于严禁耕地撂荒的一封信》、入户走访、坝坝会、微信群或QQ工作群等方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向群众普及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整治的重要性,号召农民群众依法管好、用好耕地,杜绝耕地撂荒,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撂荒耕地治理。通过“农事直通”APP国家下发我县疑似撂荒图斑总数3622个,目前已核实完成3591个图斑,根据现场核实结果对具备复耕复种图斑及时开展治理,限期解决长期撂荒耕地复垦复耕恢复种植问题。充分考虑各地块条件与气候特点,对耕作条件、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劳动力强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耕地现状、农民意愿分类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撂荒地整治计划和措施,在充分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特则特。对有水源保障的复垦田块,要坚持优先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对没有水源保障的田块,选择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作物种子进行种植,如玉米、大豆、南瓜、薯类等;对耕种条件差的零碎地块,选择发展中药材、油茶等经济作物。今年来,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535.03亩。三是依托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盘活抛荒撂荒土地,大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如:三江、水尾等乡镇通过村集体公司把农户不愿复垦或无劳动力复耕的相对集中的撂荒地统一流转过来,发展百香果、罗汉果等产业,依托产业项目挖通了产业路,拉通了灌溉水管,该地区耕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四是通过“七小园”建设开发利用闲置耕地。榕江县2023年乡村庭院美化行动之庭院经济发展(七小园)项目投入财政资金440万元,大力实施“七小园”(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养殖、小作坊、小田园)庭院经济,高效开发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庭院、田边地角等资源,已建起各具特色的田园山村、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小作坊等4698个。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2016年以来全县投入各项资金共计7252.25万元修建产业路,建设产业路766.46km。自2019年以来,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亿多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2万亩。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等,新建及整治灌溉渠道共计40.43公里,铺设灌溉管道共计102.94公里,新建田间生产道路总长60余公里。利用好各年度中央财政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项目采购灌溉引水管道,对缺水区域耕地拉通灌溉水源,2024年采购灌溉引水管道1.1万米。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改善了生产条件,提升了农田产能。同时,加大对集中连片撂荒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地力条件较好、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修建产业路,修建农用蓄水池,铺设灌溉水管,改善生产条件,调动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大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村,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支持。2024年获得中央财政衔接资金3.23亿元,安排项目335个,其中: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96亿元,占比60.48%;实施到户类生产奖补6848.72万元,占产业发展资金的35.02%。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自然科学、尊重群众意愿”的要求,全面推动乡村产业稳步发展,制定出台《榕江县2024年主导产业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榕江县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其它产业建设以奖代补补充实施方案》和《榕江县2024年种苗产业发展壮大扶持具体措施》等政策支持文件,将全县重点发展的百香果、罗汉果、蔬菜、茶叶、中药材、油茶等主导产业纳入奖补范畴,建立健全产业奖补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增强群众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截止目前,百香果完成种植10369亩、罗汉果完成种植11109亩、蔬菜完成种植面积8.88万亩(次)、油茶完成新增种植3713亩、茶叶新增种植1326亩。三是抓好技术保障。加强我县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乡土人才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培育三名人才、农业农村乡土才人等90余人。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等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农业技术员直接进村、技术直接到田、指导直接到户、责任直接到人,把农业适用技术送到生产第一线,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五)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完善。今年来,依托国家“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全面实行土地流转合同电子备案制度,将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台账管理,同时平台会对填报的合同个案进行实时扫描形成风险预警,切实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截止目前,我局督促指导全县完成土地流转备案信息1215条,备案流转面积3338.86亩,其中流转用于粮食种植面积2890.46亩,至9月底完成全县现有流转信息备案工作。

(六)落实好种粮各项激励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调动种粮农户积极性,着力保提升护耕地地力,制定出台《榕江县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保障合理合法耕地能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截止目前,全县共计发放2024年耕地地力补贴资金1746.23万元,占应发数的95.05%,共涉及补贴农户58470户。二是强化资金投入,为粮食丰产提供支撑。通过积极申请上级项目资金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今年以来,累计投入1841.5万元用于粮食生产。三是依托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粮油单产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支持补助粮油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共计发放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资金18.92万元;发放粮油单产提升补贴资金36万元。通过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七)加大耕地撂荒惩处力度形成震慑。一是规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严格落实“多种多补、不种不补、谁种谁补”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实行差异化补贴方式,对撂荒的耕地一概不予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各方保护耕地、应种尽种的积极性。二是强化耕地保护法律政策执行,指导调度各乡镇、各村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切实履行土地管理主体责任,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对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撂荒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三是强化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力度,加大监督管理和排摸巡查力度,2020年7月3日以来,省级共计给我县下发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住宅违法图斑139个,截至目前,已通过省级审核126个,违法图斑立案查处12个。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与努力方向

(一)从机制层面。一是完善出台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农业企业或合作社等主体积极参与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对于积极复耕的主体,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激发其积极性。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撂荒耕地的流转和集中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土地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从技术层面。一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撂荒耕地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加强土壤改良与培肥。针对撂荒耕地土壤贫瘠、养分不足等问题,加强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三是加强山地农业机械应用推广,有效破解交通不变限制问题。

(三)从工作层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土地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宣传与教育。持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耕地保护意识,通过媒体宣传、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大对撂荒耕地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巡查督导,依托“农事直通”APP开展耕地撂荒常态化排查整治。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地力条件较好,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修建产业路,修建农用蓄水池,铺设灌溉水管,改善生产条件,解决运输难题,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调动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县乡村各级要做好撂荒地整治后续服务工作,调解好土地纠纷,处理好承包主体和农户的关系,有效减少撂荒地根治后再度撂荒的情况发生。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