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关于县政协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第08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发布时间: 2023-08-31 11:46

榕文体广电旅提复〔2023〕1号                             签发人:杨琼

吴松桃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及建议》(第088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榕江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为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为贯彻党中央发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特别强调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从少年儿童抓起。2011年,县政府公布了15个中小学校,12个行政村为榕江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县非遗中心连继两年,每年向各传承基地、学校提供了两千、五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的补助经费,支持传承基地、学校开展传习活动。十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一批又一批传承人,得到了老师、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文体广电旅游局积极推荐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传承人,2022年向国家推荐6名传承人,其中吴长姣、姜老本、石云昌被省向国家推荐。

关于第十四届第二次会议第088号提案(文化建设类)的三个建议,我局认真研究,现作如下答复:

针对人才不足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也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形式,内容丰富,含盖面广,开发保护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长的人才进行挖掘整理。为了深度地挖掘人才,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传承人。2022年我局向国家申报传承人6人,其中3人已被省推进国家级传承人,相关评审正在进行中。2021年我局向省级申报传承人两人,蒙郭、袁仁芝已通过省级评定。2022年我局推荐州级传承人15人,已通过13人,并且宰荡被评为传承人群,2021年我县评选县级传承人147人。目前我县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0人,州级传承人17人,县级传承人400多人。

二、针对保护不足问题。

(一)项目保护工作

(1)为了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我局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下达《关于申报2020年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精神及分配项目名额,非遗中心组织业务人员,于2020年2月16日完成“侗戏专项资金申报表”“侗戏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苗族蜡染专项资金申报表”“苗族蜡染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填写工作;同时填报“榕江县2019年度省级补助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申报表”等。

(2)根据州文体广电旅游局(2020)22号文件“关于推荐申报州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展示馆、传承基地、传习所的通知”的指示精神,非遗中心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本着自愿的原则,推荐宰荡村(侗族大歌)为非遗传习中心,车民小学、加所小学、民族中学、车江小学、榕江县侗乡人民族服装厂、塔石乌吉苗族服饰传承基地、榕江县古榕社区为非遗传承基地,摆贝苗族服饰传习所为非遗传习所。编制了申报文本,按时上报州非遗中心。4月,宰荡村(侗族大歌)、塔石乌吉(苗族服饰)入选第一批州级非遗传承基地。

(3)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黔文旅办发[2020]25号文件“关于开展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指示精神,非遗中心对具备申报条件的我县州级传承人进行摸底调查,目前只有杨明珠、袁仁芝、蒙郭三位传承人符合文件要求,经公示后,完成申报文本的编制、上报。经州非遗中心评审,袁仁芝、蒙郭入选。2020年11月12日,省文化和旅游厅予以认定为省级传承人。

(二)传承基地保护工作

(1)古州镇口寨村是一个有3000人口的侗族村寨,位于万亩车江大坝的中心,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侗族民间故事人物娘美的诞生地,是侗族文化学者、歌师、戏师、剧作家杨成林的故乡。在县非遗中心的支持下,口寨两委想群众所想,2020年10月5日,成立口寨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暨侗族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为村民开展侗族文化研究,加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023年2月16日,栽麻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戏剧曲艺领导小组已成立。该小组的成立将会对非遗工作带来前面的开展。

(3)为了加强对传习所的管理,2022年2月底,统一为我县七个非遗传习所挂标志牌,提升传习所在当地群众中的知名度。

(三)生产性保护工作

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办非遗发[2019]166号)精神,全面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非遗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在局领导的指导下,非遗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经调查评比,推荐“榕江侗乡人民服装厂”等12个民族技艺制作工坊为第一批“榕江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县扶贫办同意,报县政府批准,已正式挂牌。

二、针对宣传不足问题

(一)根据黔东南州《关于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体广电旅游局对栽麻、丰登、宰荡、大利、乐里、朗侗等侗戏队开展演出活动,并进行侗戏调研,与侗戏老师和演员进行了座谈,观看了侗戏班的演出。

(二)为了纪念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体广电旅游局和有关部门一起,每年都举行宣传活动,展演非遗保护项目“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绣”等,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册。

(三)2020年组织丰登参加“中国丹寨非遗周”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于10月19日在丹寨万达镇举行,我县栽麻镇丰登村侗戏队参演的侗戏《蛇女门龙》(片断)获得第一名,演员杨成章获得“优秀演员奖”,同时还获得“优秀组织奖”。

(四)2022年组织苗戏、侗戏、桂戏、花灯戏四个剧目参加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苗戏《阿蓉》获得第一名、桂戏《白蛇传》第二场《饮酒盗草》获得第二名。

(五)2023年组织四个剧目,侗戏两个剧目《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补好》,桂戏《扬正气树新风》,花灯戏《良心发现》参加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第四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侗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获得第三名,杨胜梅等四人获得优秀演员奖。

(六)2020年农历九月初九(10月25日)重阳佳节当天,县非遗中心主办,六佰塘社区承办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迎重阳·庆丰收·助脱贫---车江侗族琵琶歌展演”在六佰塘村举行。本次活动主要是以三宝侗族琵琶歌展演为主,来自忠诚镇孖腊侗歌队、八开镇庙友侗歌队、栽麻镇八匡侗歌队,车江坝区侗歌队共15支队伍参加展演,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七)根据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关于组织参加'春雨工程'—故宫以东走进黔东南文化交流活动的通知”,县非遗中心于2020年11月19日在大利举行“2020年春雨工程”榕江县非遗展演服务队——走进大利”活动。演出中国传统特色的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二人对唱牛腿琴歌、多耶等节目,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共识。

(八)在县、局领导指导下,于2020年7月中旬,启动栽麻镇丰登传习所“榕江侗族文化展示馆”建设工作,经半年努力,完成陈列总体设计方案、陈列大纲和陈列资料汇编,进入招投标实施阶段。《榕江侗族文化展示馆》作为榕江县第一个侗族文化专题展示馆,拟以榕江侗族历史沿革、侗族分支、侗族民俗、侗族文艺、侗族手工制作技艺等展区,通过史料、图片、美术、文物、情景还原和多媒体多重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侗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凸显榕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成果以及非遗扶贫成就,促进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加大力度培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群对银饰、刺绣、蜡染、剪纸、编织、雕刻等主要传统手工技艺类传承人群进行研修培训,2023年,积极推荐传承人参加省、州才培养计划研修培训,在移民社区等地举办“民族服饰”“民族音乐”培训,计划培训100人次。

(二)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示范村)扶持,助其健康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并发展成熟的基地积极推荐申报为州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三)加大对各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落实传承人保护制度,2024年公布第七批县级传承人。

(四)努力做好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力争1至2人入选。

(五)继续进行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的认定工作,扩大传承基地的队伍,公布第二批传承基地。继续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进课堂、进校园。

感谢您对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的建议和关心、支持。

特此复函,谢谢您的合作!


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2023年5月10日

联系人:杨秋平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贵州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