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榕江 >> 前景目标
走进榕江

前景目标

榕江县“十四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时间: 2024-01-23 09:54 来源: 县政府办

一、我县“十四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十四五”时期榕江发展将按照“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来展开。“一”就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高质量要求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乡村振兴的全面启动、发展和安全的统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就是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三”就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四”就是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四个轮子一起转”。奋力建设富裕榕江、幸福榕江、法治榕江、活力榕江、魅力榕江。

预计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130亿元,力争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人均GDP达50000元,县域经济更加殷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和10%,老百姓收入明显提高,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较二〇二〇年翻三番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具有榕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西南面向粤港澳的交通枢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样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示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家园;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榕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县、旅游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榕江,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生态环境质量、资源集约利用,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构建“铁、路、水、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县域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显著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中部东部省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榕江建设达到新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县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我县的重点任务

《纲要》明确了我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数字榕江、大生态、开放创新、基础设施、文体事业、民生保障、统筹安全与发展等“十一大任务”。

一是打好工业产业发展提升战,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用好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贵州南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成“1+2+N”产业体系,以林产品深加工为首位产业,重点打造生态特色农产品和民族医药产业,以电子信息、优势轻工和民族工艺品等为辅助产业。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增长极,实施园区争先进位工程,加快推动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做优平台、做大空间、做强功能。创新开展合作建园,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帮扶单位合作建设“飞地园区”。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将营商环境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现代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的“三长制”体制机制。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骨干企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贵州永盛木业有限公司、贵州凯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构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场前景佳、成长性好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鼓励企业实现梯次发展和集团化发展。推动形成拥有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0户,工业产值达百亿以上,力争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二是打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升战,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坚持“城镇带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抢抓榕江已纳入贵州省黔边城市带和区域性重要支点城市的发展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为抓手,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5A级景区,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山地特色,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建设一批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加快撤县建市,着力建设贵州区域性重要支点城市,到2025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以上,城镇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80%以上。全力构建“1143”县域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一主”即由厦蓉高速、贵广高铁沿线的古州镇、忠诚镇和东一环片区组成的中心城区,是整个县域的发展核心。‘一次’即把朗洞镇打造成为县级次中心,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镇容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四片”即以乐里镇为核心的北部片区,以栽麻镇为核心的东部片区,以平永镇为核心的西部片区,以八开镇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将乡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三廊道”即以剑蓉高速、G321、S308三条重要道路,串联重点乡镇,实现联动发展。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提升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实施精细化管理。

三是打好农业现代化提升战,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主要目标。围绕县“6+3产业”,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推进全县农村产业革命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构筑“6+3”农业产业体系和“三区四园”产业空间布局,发挥车江坝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果、蔬、药、菌、猪、鸡”六大支柱农业产业,做精做细“油茶、牛、石斛”三大骨干项目,发展百香果种植达20万亩以上,实现百香果单一品种规模化优势产业。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重点以2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按照“品种结构调优、复种指数调高、生产规模调大、经济效益调优”的原则。重点打造全国草珊瑚生产基地第一大县和蓝靛、林下产品等特色农业加工示范县。发展培育粮油产业新业态1-2个,开发特色粮油产品品牌1-2个。到2025年,培育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全县创建农业园区达5个以上。培育一批县级区域公共品牌、优质农产品品牌、“两品一标”产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乡村建设。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加大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章遴选优质高产粮油示范区建设工程、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工程等23项目。

四是打好旅游产业化提升战,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旅游规划全景式布局、旅游产业全链条再造、旅游基础设施全体系建设,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围绕“一体三区四线”旅游空间布局,坚持以民族文化旅游带为发展轴线,着力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5A级旅游景区,打造雷公山多彩文化旅游发展区、苗侗原生态文化体验区、月亮山•都柳江康养休闲区,提升苗山侗水•醉牛之旅、打造大吉大利•非遗之旅、月亮梯田•未知之旅、味觉古州•美食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基础配套设施及旅游业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错位互补、特色发展。积极打造民族养生文化旅游节、苗年节、侗年节、萨玛节等民族节日、榕江“蓝染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古码头商贸文化、山地农耕文化”系列活动等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策划包装推进大利宰荡侗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乐里侗文化体育旅游体验区、古州文化特色街、杨家湾乡村休闲、车江坝区农文旅、文化旅游夜生活体验、特色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业态,打造榕江旅游新地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本章遴选全域旅游发展、榕江县古州文化特色街建设项目、现代物流等20个项目。

五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补短板、稳投资、增后劲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全面实施“六网会战”,形成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强化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优化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电网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是深化数字榕江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依托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加快实施数字转型发展战略,启动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数字基础建设,打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创数字城市样板。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加强智慧文广旅体平台及服务设施建设。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重点产业产品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智慧商业、动产质押、个人和企业征信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建立集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生态效能充分释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榕江建设。严格实行自然空间承载力控制,构筑“两片三轴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两片”即雷公山、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全面实行林长制,构建绿色振兴的生态屏障。“三轴”即都柳江、寨蒿河、平江河三条主要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多点”指县域内山塘水库、支流水域,严格管制生态空间内各类开发活动。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生态风险管控6项攻坚战。尽快将榕江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耗,积极推进工农业产品的绿色认证和环保认证工作。

八是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城乡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抢抓国家实施重大区域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粤桂滇黔高铁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榕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用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机遇,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直供基地,加快融入“东部企业+榕江资源”“东部市场+榕江产品”“东部总部+榕江基地”“东部研发+榕江制造”等合作体系。加强与黔东南地区县(市)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增强我县与周边景区的合作,联建共建黔东南大旅游圈,着力发展成为区域性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推动对内外贸易提质升级。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突出“引、育、用、管、留”关键环节,为“五大榕江”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本章遴选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项目、人才公寓建设项目、高效农业智能化机械化项目等6个项目。

九是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厚植文化自信的群众根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建设“五大榕江”的时代新人。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创新。讲好榕江故事,推动民族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民族文化话剧、微电影创作,策划举办蓝染文化论坛。深化与周边县市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发展苗山侗水文化精神,叫响榕江文化品牌。建立生态文化产业矩阵,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交易、文化会展、文化创意基地等产业,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十是大力实施社会民生保障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大力推动教育提质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实施健康榕江行动和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体系,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

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法治榕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各过程,增强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扎实推进法治榕江、平安榕江建设,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巩固和发展和稳定局面。创建平安建设先进县、禁毒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面优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推动“三社联动”,开展智慧社区和农村幸福社区试点。积极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微博
微信

版权所有:榕江县人民政府 黔ICP备16003252号 网站标识码:5226320001 贵公网安备 52263202522634号

地址:榕江县古州北路29号 联系电话:0855—6622836 主办:榕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